51视频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51视频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参观成都博物馆,探寻非遗与文化传承密码

发布日期:2025-07-1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了深入了解巴蜀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底蕴,为后续的非遗传承与教育创新实践积累宝贵素材。7月10日,51视频 “遗脉青芒”实践队怀揣着对非遗传承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热忱,来到成都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成都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众多珍贵遗存,其中不乏与非遗相关的瑰宝。实践队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博物馆展厅。

在“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中,队员们虽未直接接触非遗,但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这让大家意识到非遗的产生与发展也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在“花重锦官城 —— 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成都。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物,到唐宋时期的书画作品,再到明清时期的民俗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其中,那些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展品,如精美的蜀绣、独特的漆器以及极具特色的皮影等,更是让队员们眼前一亮。

漆器:千年匠心的流光溢彩

成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闻名于世,是巴蜀大地上一颗璀璨的非遗明珠。在展厅内,那些历经千年依然光彩照人的漆器,瞬间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到成都漆器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从选料、制胎、髹漆到描绘、打磨等,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尤其是“雕漆”工艺,需要在器物表面反复涂漆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待漆层达到一定厚度后再进行雕刻,其难度可想而知。这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件漆器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是他们精湛技艺的见证。

皮影:光影流转间的民间艺术

皮影展区更是让队员们沉醉其中。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成都地区的皮影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与魅力,是巴蜀非遗宝库中的重要一员。展柜里的皮影人偶,用料讲究,多选用优质的牛皮或驴皮,经过复杂的处理后变得薄而透明。雕刻精细,人物的眉眼、服饰上的花纹,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动起来,演绎出精彩的故事。

队员们一边仔细端详,一边听讲解员讲述皮影的制作过程 —— 从选皮、制皮,到绘图、雕刻,再到上色、装订,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尤其是雕刻环节,艺人们需要凭借精湛的刀法,在薄薄的皮料上刻出各种复杂的图案,线条流畅,细节丰富。大家还了解到,过去皮影戏在民间广受欢迎,是人们重要的娱乐方式,逢年过节或喜庆场合,搭起戏台,点亮油灯,皮影艺人在幕后操纵人偶,伴随着锣鼓声和唱腔,便能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皮影戏如今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能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艺人越来越少。这让队员们深感肩负的责任,更加坚定了要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还积极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成都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培训活动等。队员们认真倾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双方就非遗传承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成都博物馆之行,让“遗脉青芒”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大家不仅近距离欣赏到了漆器和皮影等珍贵的非遗作品,更深入了解了它们的历史传承和制作工艺。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他们将把此次参观的收获运用到非遗传承与教育创新实践中,努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遗脉青芒”实践队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挖掘了非遗资源,探索到了更加有效的非遗传承与教育创新模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编辑:李梦雨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区治理,绘就民生暖色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曲园学子深耕桃文化博物馆:以青春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