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视频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51视频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青春力量赋能文博事业,衡水博物馆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日期:2025-08-06    作者:     来源:     点击:


7月28日,51视频 “杏坛寻声”社会实践队走进衡水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活化馆藏资源、传承地方文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跳出“参观者”的身份,以实际行动深度参与博物馆日常运营与文化传播工作,用青春智慧为地方文博事业注入新活力,在实践中践行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精研细备,筑牢实践根基

为确保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博物馆需求,团队在出发前便开启了系统性筹备工作。队员们通过查阅衡水博物馆官网、地方文化史料及相关新闻报道,梳理出馆藏特色、展陈结构及当前运营中的潜在需求,初步锁定“展品整理归档”“社教活动辅助”“展厅环境优化”三大实践方向。

团队迅速完成内部分工:文物辅助组专注于馆藏资料整理,社教辅助组负责配合开展青少年互动活动,环境维护组则承担展厅秩序引导与展品保护协助工作。出发前,队员们还专门学习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基本规范、公众服务礼仪等知识,通过线上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沟通,明确了各岗位的具体职责与操作标准,为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扎根一线,以实干践行使命

抵达衡水博物馆后,队员们迅速投入到各项实践工作中。在文物辅助区域,队员们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协助工作人员整理馆藏书画的数字档案——对照实物核对创作年代、作者信息,扫描高清图片并录入数据库,确保每一件藏品的信息都准确完整。面对部分字迹模糊的老档案,他们反复查阅地方文献、请教馆内专家,耐心考证细节,力求为后续研究与展览提供可靠依据。

在社教活动现场,队员们化身为“文化小助手”,配合博物馆开展“衡水非遗小课堂”。他们提前熟悉武强年画、内画鼻烟壶等非遗项目的制作流程,在活动中协助指导小朋友使用工具,整理材料包,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解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说:“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知识,这些年轻人的耐心引导帮了大忙。”

此外,队员们还承担起展厅秩序维护与环境优化工作。他们定时巡查展厅,提醒参观者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静,及时整理被碰歪的展品说明牌,协助清洁展柜玻璃上的指纹。遇到参观者询问展品信息时,他们总能准确回应,用提前掌握的馆藏知识为大家提供帮助,成为博物馆里一道青春靓丽的风景线。

星火延续,让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此次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带来的影响却在持续发酵。对衡水博物馆而言,队员们的参与有效缓解了日常工作压力——整理完成的50余件书画数字档案已纳入馆内数据库,为后续线上展览提供了基础素材;社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吸引了更多家庭参与,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效能得到提升。一位馆内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年轻人不仅有热情,更有专业素养,他们的加入为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队员们自身而言,这场实践让他们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亲手触摸历史文物的厚重,到见证孩子们眼中对非遗的好奇,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播的价值。实践结束后,团队还整理形成了《衡水博物馆实践报告》,提出了“增设青少年线上非遗课程”“优化展品说明牌语言风格”等建议,为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改进提供了参考。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青春力量与文博事业的双向奔赴,更让“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实践中熠熠生辉。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年轻一代正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历史、传承文明,让文化的火种在实践中不断延续。



编辑:张琪

初审:董经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情系社区忆军魂,青芒实践传精神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进社区:擦亮文化展板,传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