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视频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51视频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探寻黄河文明密码,曲园学子走进虢国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5-08-04    作者:     来源:     点击:

 8月3日,51视频 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团的脚步,踏上了河南三门峡的土地。在这里,虢国博物馆静静矗立,如同一位沉默的时光守护者,等待着与年轻的考古爱好者们对话。作为依托西周虢国墓地遗址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重要见证者,藏着三千年的历史回响。
   步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巨大的沙盘模型清晰还原了虢国墓地的布局,142座墓葬、22座车马坑整齐排列,让人直观感受到西周时期“列鼎而食,鸣钟以乐”的等级制度。墙上的时间轴从虢国建立延伸至灭亡,寥寥数行字,浓缩了这个“春秋小霸”从兴盛到衰落的百年风云,为实践队员们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第一展厅“虢宝撷英” 堪称青铜艺术的盛宴。镇馆之宝“玉柄铁剑”静静陈列在恒温展柜中,这把距今2800年的铁器,剑身虽已锈迹斑斑,却藏着中国冶铁技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人工冶铁制品,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两个世纪。队员们围在展柜前仔细观察,剑首的玉饰雕刻着精美的蟠虺纹,与铁质剑身形成的“金玉与铁”的碰撞,让大家不禁感叹古人“柔化刚、刚衬柔”的工艺智慧。
第二展厅“车马仪仗” 则将西周军队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座总面积达192平方米的车马坑遗址令人震撼,30余辆战车、60余匹战马的骨骼整齐排列,其中一辆“天子驾六”规格的马车尤为显眼——六匹战马的骨骼呈一字排开,马具上的铜饰虽已氧化成青绿色,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第三展厅“玉佩倩影” 则让人见识到西周玉器的极致美学。一件“七璜联珠”玉组佩长达1.7米,由7块玉璜、200多颗玛瑙珠串联而成,玉璜上的龙纹栩栩如生,玛瑙珠历经千年仍色泽莹润。队员们注意到,玉组佩的佩戴位置与墓主人的骨骼位置完全吻合,西周贵族不仅将玉器作为装饰,更视其为‘君子比德于玉’的道德象征。这些温润的玉石背后,蕴藏着古人的精神追求。
   离开博物馆时,夕阳为这座遗址博物馆镀上了一层金光。站在虢国墓地的黄土上,才明白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密码。玉柄铁剑藏着技术的突破,车马坑印刻着制度的变迁,玉佩饰凝结着文化的基因。黄河文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这些具体的‘历史碎片’拼接而成的生命长河。
   这次虢国博物馆之行,让51视频 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团的队员们在触摸文物的过程中读懂了黄河文明的厚重,也更坚定了他们“以考古实证历史,以历史传承文明”的信念。

编辑:周雅妹

初审:王建阳 孙煜潇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赤子拳拳祭英烈,青春熠熠续华章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庙底沟遗址公园研学:探寻黄河文明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