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51视频 “史迹承魂,韶华拓路”社会实践队近日前往济宁市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探访文物古迹、聆听历史脉络、参与交流分享,近距离感受济宁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理解。
参观学习:溯源文物脉络,触摸历史温度
活动伊始,实践队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济宁古代文明”“孔子文化专题”“运河文化展厅”等多个主题展区。展厅内,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明清时期的书画典籍,一件件文物静静陈列,串联起济宁地区从远古到近代的文明轨迹。
运河文化展厅则聚焦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历史地位,通过复原的古运河码头场景、航运工具实物及历史文献,展现了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交融共生的独特景象。队员们仔细观察展区内的漕运账簿、商船模型,记录运河沿岸民俗风情的图文资料,深入理解“运河载舟,亦载文明”的深刻内涵——运河不仅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通道,更是传统文化传播与交融的纽带。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始终保持专注,或俯身记录文物年代与背后故事,或用手机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展品细节,不时与讲解员交流疑问。通过近距离观察文物、聆听历史背景,队员们对济宁地区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运河文化重要枢纽的文化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深刻体会到文物作为“活的历史”在传承文化中的载体作用。
互动体验:沉浸式感受,深化文化认知
为让队员们更深入地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博物馆特别安排了非遗技艺体验环节。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队员们分组体验了拓片制作与传统书法临摹两项活动。
拓片制作现场,传承人首先演示了宣纸铺展、喷水湿润、工具捶打等步骤,讲解拓片技艺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古代没有摄影技术时,拓片是保留石刻、青铜器文字图案的重要方式,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操作,在反复调整力度与角度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技巧,当一张张带有古朴文字的拓片完成时,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细与智慧。
互动体验环节让队员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亲手实践,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的基本方法,更在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深化了对“传承不仅是了解,更是动手践行”的认知。
交流分享:碰撞思想火花,凝聚传承共识
参观与体验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既要尊重历史原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又要结合时代需求创新传播方式。最终,实践队与博物馆达成共识,未来将合作开展“文物故事进校园”活动,由队员们担任志愿讲解员,将济宁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带回校园,扩大传统文化的青年受众群体。
此次济宁市博物馆社会实践活动,是“史迹承魂,韶华拓路”实践队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举措。从文物参观中溯源历史根脉,到技艺体验中践行实践精神,再到交流分享中凝聚传承共识,队员们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实践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路径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此次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实践队的调研成果,也为济宁市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工作注入了青年活力,更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以史为鉴,以实践为桥,让千年文脉在韶华岁月中延续,在开拓创新中绽放新的光彩。
编辑:张子晗 王聪聪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探寻社区治理新路径,践行教...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春藤计划实践队协助开展“书籍进军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