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地理解和领会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蕴含其中的红色基因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8月12日,我院“史迹承魂,韶华拓路”实践团队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景区与红旗渠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学习、英雄事迹访谈等形式,追溯红旗渠建设历程,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以青春实践续写新时代红色篇章。
探访纪念馆——感悟精神丰碑
红旗渠纪念馆内,实践队员们怀着敬仰之情,缓缓驻足于各主题展区。这里陈列着泛黄的老照片,每一张都记录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斑驳的修渠工具,见证了无数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逼真的场景复原,仿佛将时光倒流,带领大家穿越回20世纪60年代那段激情燃烧的时光。在其中一个展区,实践队员们被任羊成的英勇事迹深深吸引。他在除险过程中,三颗牙被突如其来的落石击碎,然而,他强忍剧痛,毅然拔掉碎牙,继续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作业中。实践队员们凝视着墙上那些为红旗渠建设献身的英雄姓名,心中涌起无尽的敬意与感慨。
在展馆的内部,一组数据引起了实践队员们的强烈震撼: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的总投资高达6800余万元,而在这一巨额投资中,竟然有高达85%的资金是由林县当地的广大群众自发筹集而来的。这一数据不仅直观地展示了红旗渠建设的巨大经济投入,更深刻地反映了林县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凭借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改善家乡水利条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坚定决心。
丈量青年洞——赓续奋斗血脉
实践队员们沿着红旗渠的主干渠一路徒步前行,最终抵达了“青年洞”遗址。这座位于总干渠关键位置的咽喉工程,是由300名青年突击队员在短短的百日休整期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夜以继日地开凿而成的。洞壁上密布的炮眼痕迹,以及“连环炮”等创新爆破技术的详细记载,无不生动地见证了当年那些青年建设者们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与满腔热血。这些历史的印记,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年,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凭借着简陋的工具——一锤、一钎,再加上一双勤劳坚韧的手,硬是在陡峭险峻的绝壁之上,一寸一寸地凿出了那条被誉为“生命渠”的奇迹。那不仅仅是一条水渠,更是他们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精神的象征。当实践队员们再次踏上这条充满历史印记的道路,心中更是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更要深刻领悟并传承他们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伟大建设的征程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薪火耀时代——勇担复兴重任
在总结会上,实践队员们围绕着“如何深入理解红旗渠精神,同时加以传播弘扬”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经过充分的探讨,实践队员们认为要真正深入理解内涵,还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将其精神实质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们用他们的脚步去丈量历史的厚重与深远,用心去感悟那些蕴含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精神。他们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以实际行动去践行新时代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致力于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注入一股充满活力与朝气的青春动能,让青春的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熠熠生辉。
编辑:孙国梁 王聪聪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进基层,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