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视频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51视频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曲园学子探省博,红色基因续传承

发布日期:2025-07-2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度挖掘红色基因时代价值,传承弘扬革命精神,7月15日“史迹承魂,韶华拓路”实践队赴山东省博物馆,聚焦馆内红色展览,开展“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传承实践”活动,以青春视角解码历史、感悟初心,展现曲园学子传承使命的奋进姿态。  

踏入历史殿堂,叩响红色之门  

清晨,实践队员远赴山东省博物馆,怀揣热忱与敬畏开启实践之旅。踏入“山东革命历史陈列”展厅,厚重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泛黄的手稿、磨损的军帽、陈旧的武器,一件件展品串联起山东革命的烽火岁月,成为队员们触摸历史的“密码”。  

“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中共一大,点燃齐鲁大地革命火种……”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实践队员的目光聚焦于展柜中《共产党宣言》早期译本、中共山东地方党组织文件等珍贵史料。在“王尽美使用过的砚台”前,实践队员驻足凝视:“简陋的砚台承载着先辈传播真理的执着,这份对信仰的纯粹坚守,穿越百年仍振聋发聩。”不仅是先辈的遗物,更是红色基因的第一重载体 —— 从笔尖流淌的真理,如今正通过我们的记录与讲述,成为青年心中的信仰坐标

展厅内,“沂蒙精神”展区尤为动人。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用过的独轮车、红嫂乳汁救伤员的复原场景,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鱼水情具象化。实践队员在记录中写道:“‘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沂蒙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百姓与军队生死与共的热血见证。”

多维实践解码,深挖精神脉络  

为突破“参观式学习”局限,实践队员进行创新采用“沉浸式调研 + 故事化挖掘”模式,让红色传承走深走实。为此,实践队员分割成个模块:史料调查模块不仅还原历史细节,更要提炼红色基因的核心特质,为当代传承找准‘源头’精神阐释模块打破‘历史与当下’的割裂感,让沂蒙精神从‘纪念馆里的故事’变为青年可践行的行动指南”传播实践模块用短视频解构宏大叙事,让红色基因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破圈’,完成从‘被知晓’到‘被认同’再到‘被践行’的传承闭环。

对话历史与当下,青春视角发声  

实践不止于“回望”,更聚焦“传承”。在省博研学教室,实践队举办“红色基因青年说”沙龙,将历史场景与时代命题链接。活动中,实践队还与省博“红色宣讲团”联动,参与志愿讲解培训“沂蒙红嫂”故事与新时代巾帼榜样结合这种“历史 + 现实”的讲述方式,获得馆内观众点赞,也让红色传承更具青春张力。  

暮色渐浓,实践队结束一天行程,却未停下传承脚步。返程路上,实践队员整理调研素材,规划“红色基因进校园”系列活动——拟通过校园宣讲会,用省博调研的故事感染更多同学;制作“红色记忆手账”,将展品背后的精神转化为青春读本;发起“我为红色故事写续集”创意征集,鼓励青年续写红色基因的时代注脚。  

传承红色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此次实践,“史迹承魂,韶华拓路”社会实践队以“触摸历史、解码精神、青春传播”为脉络,展现出曲园学子在传承红色使命中的思考与担当。当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热忱碰撞,红色基因正以崭新姿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续写属于青年的传承华章。



编辑:王聪聪

初审:夏金金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社区教育服务我当先,国学文化启迪青少年
下一条:【暑假社会实践】寻迹三孔圣地,探索千年文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