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视频

学团活动

当前位置: 51视频 >> 学生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以教博为径,寻师范红脉,铸教育新魂

发布日期:2025-07-2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培养“四有”好老师贡献力量,构建“红色师范文化圈”,719日,51视频 “红色宣讲团”社会实践队以“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传承实践”为主题,依托学校教师博物馆资源,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溯源·红色师范之根”“传薪·红色精神之火”“创新·红色文化之翼”三阶路径,探索红色文化与师范教育融合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首阶以“溯源”为要,聚焦教师博物馆红色展区的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队员们在讲解员指导下,围绕“抗战烽火中的师范教育”“教育楷模的精神丰碑”两大主题展开调研:整理华北联合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的史料,还原曲阜师范学校师生护送教材、支援前线的历史场景;通过孔繁森手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文献等珍贵展品,提炼“教育报国”“奉献为民”的精神内核。队员们结合专业所学协助博物馆优化“红色课堂”场景复原区,补充数字化解说素材,使静态展陈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教育空间。

第二阶段实践队针对不同受众设计分层化、精准化的宣讲方案。面向中小学生,实践队联合当地团委开展小小讲解员研学活动。队员们担任活动指导老师,设计红色教具DIY”“师范精神拼图等互动环节。在红色教具DIY”环节中,孩子们用彩纸、木棒等材料制作了简易的黑板、粉笔等教具,队员们一边指导孩子们制作,一边给他们讲述抗战时期师生们自制教具的故事。

此外,实践队还走进社区,采访博物馆退休教师志愿者,录制口述史视频《我的教师生涯》。队员们采访多位有着多年教龄的退休教师。老师们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简陋的教室里教学的情景,眼中闪烁着泪光。老师们告诉我们: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我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实践队员将老师们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并配以照片和视频片段,制作成了感人的口述史视频。视频在地方媒体平台上引发银发群体青年学子的精神共鸣。

实践尾阶以“微创新”为抓手,开展学生力所能及的轻量化行动。实践队员走进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开设了“周末小课堂”。在上午,队员们都会带着精心挑选的经典读物,和小学生们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地诵读。遇到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队员们会耐心地讲解,还结合故事背景分享自己的感悟。诵读结束后,大家会一起动手制作“成长纪念册”,把当天诵读的精彩片段、活动照片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记录下来。有一次,一个小学生在纪念册上画了一幅队员们认真讲课的画,还歪歪扭扭地写着“谢谢老师,我喜欢这样的课堂”,这让队员们倍感温暖。社会实践队的“周末小课堂”也得到了社区和家长的一致表扬。

“红色宣讲团”社会实践队以本次实践活动为重要起点,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征程。实践队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教育报国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激励更多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夯实扎实学识,培育仁爱之心,为培养“四有”好老师贡献出属于他们的青春力量,让红色基因在师范教育领域代代相传。

编辑:高明钰 金渝涓

初审:闫浩 孙煜潇

复审:王建阳

终审:姜开勇


上一条:【暑假社会实践】赴一场省博之约,品千载荆楚风华
下一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赋能社区儿童成长新图景

关闭